“灰領”:介於腦力勞動“白領”和體力勞動“藍領”之間的,具有較高的知識層次、較強的創新能力、掌握熟練技能的人才。簡單來講,就是兼具“白領”和“藍領”優勢,既能動腦又能動手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搜索一下“灰領”這個詞,只需0.01秒就會出現14.6萬個條目。盡管並不是所有人對於“灰領”工作人群範圍和種類有明確清晰的界定,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的勞動力市場,“灰領”可以為就業者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職位機會,許多即將面臨求職的本科生、碩士甚至博士也看到和了解到,城市裏的“白領”麗人並不如他們想象的那樣,生活品質優越,薪酬豐厚、在升值潛力上,白領甚至還不如一些新興行業的“高級灰領”。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賴克在《國家的作用》一書中提出勞動力三種類型的劃分方案:從事大規模生產的勞動力、個人服務業勞動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勞動力。其中,解決問題的勞動力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白領”,而藍領則是指一線工人。信息社會的發展帶動了生產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則是對藍領需求量的逐年下降。人們把介於“白領”和“藍領”之間的有知識、有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稱為“灰領”。業內人士預測,今後白領、藍領的比例將會逐漸減少,灰領則會逐步成為社會勞動力的主體,從而使白領、灰領和藍領的數量呈現出菱形分布。

  金玲今年博士畢業,現正為找份好工作發愁,她所就讀的海淀區知名高校好像並沒有給她帶來些什麼好運氣,碩士畢業那年偏逢就業形勢不好,同宿舍的一個回了原籍,另一個找到位於北京五環外的一所普通高校做起了行政工作,金玲看此情形選擇了繼續深造。但沒想到3年之後依舊如此,她學的文科專業對口的單位除了高校、出版社、報社,其他的選擇少之甚少,但從前這幾個受人尊敬和羨慕的所謂“白領”職業,如今不僅競爭激烈而且職位飽和,甚至向朋友打聽單位這一年的進人計劃時,得到的答案幾乎都千篇一律,現在為壓縮開支到處都在裁員降薪,就算能新招進來,收入也只夠維持基本生活開銷,朋友借此向她抱怨:“千萬別做這樣的工作,別人還以為我們衣著光鮮、出入的寫字樓高檔體面,但事實上只有我們自己心裏最清楚,過的是什麼品質的生活,每個月拿著那點可憐的收入還要強裝過著前衛的生活方式,天天都寫奢侈品高爾夫,其實掙的跟自家裝修工人的差不多。”

  前些年對高學歷人才的過分追捧,已經在人才市場上形成了一種“白領泡沫”。在我們身邊,本科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說找不到適合於他們的工作,已經不是個別現象。而同時,市場需要的人才,卻十分難得。一些關於灰領的報道的確“觸目驚心”:深圳一家企業開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願找到高級鉗工,浙江一家企業動用年薪70萬元的高價從日本請來一名高級技工。

  “灰領”和高級“藍領”日益走俏,比如:動漫制作、數碼影像技術、汽車維修師、產品設計師等文化產業工種成為緊缺職業。相關統計數字顯示,“灰領”人才的平均工資水平年增長近12%%,平均工資略高於工作年限相同的學歷型人才。

  田超畢業於北京一所高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5年後,一直在讓人羨慕的知名的日本企業工作,已經做到了公司的中層,後來覺得自己應該堅持走搞技術的道路,考慮再三跳槽到了一家小公司做軟件測試和技術管理。現在他已經成為了這家公司最重要的軟件工程師。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和曾經的大學同學們相比,我應該是名副其實的灰領”,月收入1萬出頭,同學中有的做了讓人羨慕的公務員,收入不高工作輕閒,但我一點都不羨慕,我認為,實際那是一種對生命的浪費。

來源:青年時訊

 

 

...確實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ikachan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