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 好像偏了歐= =:
看來像是會來了= ="
都這個月份了= =
這2個是什麼東西啊>
一個是23號 屬中度颱風以每小時15公里向北北西行進叫MITAG(ミートク)自翻中文名: 米蝶克
一個是24號 屬輕度颱風 幾乎是停滯狀態開始每小時約時速15公里的向東北東行進 叫HAGIBIS(ハギビス)自翻中文名: 海基比斯
2位聽起來像外國人的颱風 這種時侯好像走錯地方了歐= ="
颱風外圍環流影響 東海岸晴空掀巨浪
受到中度颱風米塔外圍環流影響,台東今天出現晴空巨浪,蘭嶼島颳起十級陣風,農民擔心颱風帶來豪大雨搶著收割二期稻和採收荖葉。
今年第二十三號中度颱風米塔朝菲律賓接近,氣象局研判,米塔暴風圈明天才可能進入菲律賓陸地。不過,台東今天已經受到外圍環流影響,大武沿線海面出現晴空巨浪,打在堤防上的浪花吞噬了碼頭上的燈桿。
蘭嶼島上,今天的平均風速六級,陣風達到十級陣風。由於正值二期稻收割期,農民擔心颱風帶來豪大雨,甚至強風,今天趕著搶收;荖葉農也加班採收。至於海上交通,將視情況決定是否停航。
雙颱效應 降雨將持續一周
進入11月下旬,今年編號第23號的「米塔」及24號的「哈吉貝」颱風已形成雙颱效應。中央氣象局表示,受地形、北方西風帶等天候因素的影響,颱風直撲台灣機會不高,但今天起要注意日增的雨勢。
米塔颱風和哈吉貝颱風已經形成雙颱效應,加上台灣北方有鋒面系統南下,氣象局評估,如果整個大的雲系被牽引北上,降雨可能持續一整個星期。
中央氣象局表示,目前位在呂宋島附近的中度颱風米塔,是雙颱中影響台灣機率較高的一個。但米塔的動向變數仍多,分別受北方西風帶、地形以及藤原效應的牽引影響,未來可能轉北、東北方,強度也會改變,對台灣的影響尚在觀察,可能要到下周一才會明朗。
明天起受颱風外圍環流及北方鋒面系統的影響,全台將是有雨的天氣型態,下周一、二颱風最接近台灣,雨勢將最明顯,尤其是北部山區和東北部迎風面地區,雨勢會比較大。且溫度會明顯下降,甚至會出現16度的低溫。
颱風環流影響 明日雨 周一起迎風面有大雨
天氣方面,明天開始受到「米塔」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及東北部有雨。至於「米塔」颱風的動態方面,氣象局表示,米塔在登陸菲律賓後可能受到地形影響,同時受到「哈吉貝」颱風的相互牽引,行進方向可能還會改變,未來動向還要持續觀察。不過由於受到颱風外圍環流以及鋒面的雙重影響,星期一開始,北部山區以及東北部地區將會出現較大雨勢,提醒民眾多加注意。(李人岳報導)
預報員林定宜表示,從星期天開始,受到「米塔」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是有雨的天氣,南部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及外島是多雲。東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會,聽眾朋友如果要安排戶外活動,要多加注意。
中度颱風「米塔」的動態方面,林定宜表示,「米塔」目前持續往西北方向朝菲律賓前進。未來無論是否影響台灣,26、27號開始,台灣地區就會受到「米塔」外圍環流,以及北方鋒面的雙重影響,在北部以及東半部地區帶來較大雨勢,尤其是迎風面的北部山區、東北部地區自這兩天雨勢可能教大。
林定宜表示,「米塔」在登陸呂宋島後,可能受地形影響,加上受到「哈吉貝」颱風以及北方東北季風的影響,可能產生「藤原效應」的牽引互繞現象,影響未來動向,因此是否針對台灣地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接下來幾天還要密切觀察。
雙颱拉扯! 最快明發海警
中颱米塔逐漸逼進南台灣,而且已經和西南邊的哈吉貝,出現互相牽引的藤原效應,如果路徑不變,最快明天就會發布海上警報,氣象局已經嚴密監測,會不會侵台,颱風有沒有可能再增強,明天將會是最關鍵的時刻天氣冷颼颼,都快12月了,台灣南部海域的這兩個颱風,已經朝著台灣拉警報會不會侵台,週日,最關鍵,而這回就在中颱米塔左下方,來個哈吉貝,因為距離僅僅一千公里,讓雙颱拉扯,互相牽引,接著兩個颱風將在海上繞著圈圈轉,如果路徑不變,最快明晚將發布海上警報變數太多,氣象局不敢馬上斷言,但如果真的發布冬颱警報,將成為史上第二晚發布警報的颱風,而米塔來的時機,正巧又和北方鋒面碰個正著,引發共拌效應,迎風面的北部和東北部地區,雨勢加大,全台更要嚴防大雨
中颱米塔是否撲台? 各國氣象預測皆認為機率高
中度颱風米塔會不會撲向台灣?氣象局今(24)日下午找到米塔最新的路徑,它會在登陸菲律賓後,來個大轉彎,所以颱風會偏北,再偏東北行進,這麼一來暴風圈有7成的機率會直撲台灣南部,而且照行進速度星期一(26日)會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一道彎彎彩虹,像是從雲裡鑽出來,線條清清楚楚,霸佔台北的天空,這現象出現在24日下午,雲層有縫隙,台北突然放晴;同一時間,氣象局修正中度颱風米塔路徑,因為它要轉彎了,從原本西北向,接著在登陸菲律賓後轉向,先往北方再轉東北,氣象局說最快星期一(26日)就會發布南部海域的海上警報。
按氣象局預測,暴風圈有7成機率會碰到台灣陸地,日本氣象廳也做估算,他們說颱風轉彎角度小,暴風圈會大面積接觸台灣;美軍說它的轉彎角度大掃過南部外海;香港天文站預測跟美軍相似,究竟轉彎的角度有多大,就看藤原效應,越南東方的哈吉貝減弱為輕颱,米塔的能量較強,距離不到1500公里,兩個颱風互相牽引旋轉,但不致於合而為一。
除了藤原效應,星期一、二「共伴」效應也會發威,因為東北季風,北部東半部將會降雨,宜蘭蘇澳迎風面雨會特別大,氣溫約會下降攝氏一兩度。
米塔、哈吉貝雙颱 同時侵襲菲越
米塔颱風和哈吉貝颱風的侵襲,分別對菲律賓和越南帶來嚴重的威脅,菲律賓總統艾若優已經對沿海民眾下達撤離令,越南更是撤離了將近50萬沿海民眾,颱風的強風豪雨,將會同時為這2個國家帶來不小的災情。
侵襲菲律賓的米塔颱風,威力不但強大,還突然轉向,從往東變成往北,總統艾若優緊急下令,希望趕在颱風來襲之前,把民眾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同時民眾也加強防颱工事,希望房屋不要被吹倒。
當老弱婦孺全都率先躲到避難中心時,關心颱風最新動態,年輕力壯的男人就留在家裡,堆沙包、增高擋水牆,做好防颱準備守住家園;而越南則是受到颱風哈吉貝影響,撤離了50萬居民,海邊也捲起了大浪,許多漁船趕緊駛進港口避難,不過颱風哈吉貝,已經有減弱和轉向的趨勢。 11月對越南來說,已經算是進入乾季,沒想到還有颱風侵襲,大家除了政府遵照指示撤離,對於防颱,還是不敢掉以輕心,2個颱風同時對兩個東南亞國家,帶來威脅。
雙颱效應加鋒面共伴 北部東部降雨少不了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四日電)中央氣象局觀測,今年第二十三號中度颱風米塔與第二十四號中度颱風哈貝吉已漸出現相互牽引的雙颱藤原效應,未來還有北方鋒面系統與颱風產生共伴,未來幾天北部及東部降雨少不了。
氣象局說,米塔颱風今晚至明接觸菲律賓陸地後,可能北轉,至於是否發布海上颱風警報,變數仍多,因颱風碰到陸地後,威力會減弱,加上北方將有一道鋒面南下,颱風結構也會被破壞。
不過,因米塔颱風七級風暴風半徑有二百公里,外圍環流明天就會影響台灣,而當鋒面南下時,又會與颱風產生共伴,加上在越南東方海域的颱風哈貝吉已與米塔發生相互牽引的藤原效應,未來氣象局無論是否發布米塔颱風警報,未來幾天北部及東部降雨都少不了,尤其東北部及北部山區還可能有大雨。
根據氣象局最新颱風消息,米塔目前中心位置在馬尼拉東方四百九十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時十轉十四公里速度,朝西北行進;哈貝吉目前在胡志明市東北東方五百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時六轉九公里速度,朝東南東轉東行進。
米塔有7成機率直撲南台灣
颱風到底對台灣影響多大?氣象局預測,今年第廿三號中度颱風米塔與第廿四號輕度颱風哈貝吉,已漸出現相互牽引的雙颱藤原效應,未來還有北方鋒面系統與颱風產生共伴效應,而米塔的外圍環流今天就會開始影響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氣象局最快廿六日才會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氣象預報員張育銜表示,米塔颱風七級風暴風半徑有二百公里,在登陸菲律賓後,會偏北的大轉彎後再偏東北行進,但是否發布海上颱風警報,變數仍多,因颱風碰到陸地後,威力會減弱,不過暴風圈仍有七成機率會直撲南台灣,依照颱風行進速度,最快廿六日將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最快明天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除米塔颱風接近外,越南東部海面還有另一個輕颱哈吉貝,它和米塔距離只有一千五百公里左右,兩個颱風太近出現互相拉扯的藤原效應,加上東北季風南下所產生的共伴效應,廿六、廿七日北部、東北部和北部迎風面山區都會降雨,而宜蘭、蘇澳迎風面雨會特別大,氣溫約會下降攝氏一至兩度,南部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雨。
張育銜表示,至目前為止,米塔目前中心位置在馬尼拉東方四百九十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時十公里轉十四公里速度,朝西北行進。哈貝吉目前則在胡志明市東北東方五百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時六公里轉九公里速度,朝東南東轉東行進。
米塔外圍影響 北部、東半部有雨
台灣地區今天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及東半部地區為有雨的天氣,南部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雨。
由於今年第23號的中度颱風米塔與24號的輕度颱風哈貝吉已經逐漸出現相互牽引的雙颱藤原效應,再加上北方鋒面系統與颱風產生的共伴效應,因此今天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就會開始降雨,尤其是東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會有局部大雨;明天包括中南部地區及外島澎湖金馬也會出現短暫雨,請注意。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張育銜說明天氣概況:
由於米塔颱風在登陸菲律賓呂宋島之後,包括強度和行徑方向仍存在許多變數,因此目前仍需進一步觀察,但不排除今明兩天可能隨時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籲請在南部、尤其是巴士海峽附近航行作業船隻特別留意颱風的最新動態。
颱風是否襲台 今明是關鍵
受到雙颱所產生的藤原效應影響,今明兩天北部及東半部地區都是有雨的天氣,南部地區也會有短暫雨,至於颱風到底會不會來,氣象局仍在密切觀察,是否會發布颱風警報,今晚到明天是關鍵期。(張德厚報導)
中央氣象局表示,由於中度颱風米塔及輕度颱風哈貝吉已經逐漸出現相互牽引的雙颱藤原效應,今天(25)日台灣地區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及東半部地區為有雨的天氣,南部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雨,中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氣溫方面則與昨天差不多,北部是21-24度,中部是22-28度,南部為25-28度。 明(26)日受北邊鋒面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降雨機率將再提高,台灣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會,中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亦有短暫雨。
至於中度颱風米塔未來的動向,仍然撲朔迷離,包括強度和行徑方向還存在許多變數,因此目前仍需進一步觀察,氣象局也不排除襲台的可能,是否發布颱風警報,這兩天是關鍵期。 預報員張育銜:『米塔目前中心位置在馬尼拉東方410公里海面上,氣象局今日將密切觀察其動態,今晚及明日為關鍵,提醒民眾隨時注意颱風消息。』
颱風外圍環流帶來大雨 海上警報今明關鍵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二十五日電)中央氣象局表示,中度颱風米塔朝菲律賓呂宋島移動,目前距離台灣約八百八十公里,是否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今、明兩天是關鍵。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北部及東半部地區今天有雨,南部地區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多雲。
氣象局預報員張育銜表示,距離台灣較近的米塔颱風目前以時速十四公里速度朝呂宋島前進,在遇到陸地後,颱風強度不排除減弱。氣象局是否發布米塔海上颱風警報,今、明兩天是關鍵,最快不排除今天就發布。
距離台灣較遠的第二十四號颱風哈吉貝,已於昨天減弱為輕颱,目前颱風中心在南沙島附近海面,以時速六至七公里往東南東方向菲律賓移動。
張育銜表示,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東北部和東部凌晨開始下雨,宜蘭雨勢較大,東北部地區及北部山區今、明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會。台灣附近海面風浪已逐漸增強。
北部今天氣溫攝氏十九至二十五度,中部二十至二十八度,南部二十二至二十八度,東北部十九至二十三度,東部二十二至二十六度,東南部二十二至二十七度,澎湖二十二至二十五度,金門十七至二十五度,馬祖十五至二十度。
米塔颱風恐大轉彎 最快25日晚發布海上警報
米塔颱風可能成為今年第一個侵台的冬颱,尤其米塔和哈吉貝兩個颱風在海面上形成藤原效應,未來米塔颱風可能會來個大轉彎,朝東北前進,預計最快在今晚(25日)或明天(26日)清晨,氣象局可能會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加上周一(26日)開始東北季風加上颱風的共伴效應,將會為北台灣以及東部帶來驚人的豪雨。
在海面上的米塔颱風慢慢朝著西北前進,和台灣的距離也縮小到1000公里之內,不過接下來它可能會突然回頭,路徑大轉彎,更逼近台灣南部海域。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李湘源指出:「未來的移動方向路徑來看,會逐漸進入呂宋島北方陸地,氣象局正在密切注意當中,它經過呂宋島的時候,整個結構還有未來路徑變化,相對比較多一點。」
冬天生成的米塔颱風不只和哈吉貝颱風出現了藤原效應,在通過呂宋島之後,路徑開始偏東北,又碰上東北季風南下,這個狀況最糟糕,形成了滯留鋒面出現,共伴效應更會讓北台灣及東台灣的降雨量直逼豪雨程度。
李湘源表示:「整個颱風外圍環流和鋒面,目前來看容易在迎風面的部分,包括北部跟東半部帶來降雨之外,可能有部分地方雨勢會比較明顯,26日到28日這段時間,相對台灣地區的天氣來看,是比較不穩定。」
颱風外圍環流逼近,雨勢從周一(26日)開始增強,溫度還會再降,下探攝氏16度以下。
罕見秋冬雙颱拉扯 明降雨大增
很罕見的,秋冬季節出現兩個颱風,而且還出現雙颱風效應,互相牽引。以目前路徑來看,其中之一的「米塔」完全朝著南台灣而來,不過氣象局說,鋒面系統南下,加上米塔颱風快要登陸呂宋島,未來結構可能會遭到破壞,預測28日,米塔在接近台灣時,會往東偏移.可以確定的是,從明天開始,接連會下3、4天的雨.威力不容小覷。
真是詭譎多變,秋冬季節,外圍雲系報到,台灣南方出現兩個颱風,太陽卻高高掛在台北天空,還飄小雨,東半部一大早也下雨,接下來幾天,天氣很不穩定。氣象局預報員李湘源:「(目前)主要是迎風面,東北部和東部降雨為主,天氣變化比較明顯,從明天開始26、27,甚至28日左右,天氣受颱風外圍環流,還有鋒面影響,各地雨勢更明顯。」
主要是米塔颱風和帕吉貝颱風出現藤原效應,拉拉扯扯,導致米塔方向調整往西北走,問題是,颱風中心幾乎都快要登陸菲律賓呂宋島陸地,加上北方鋒面系統南下,轉吹西風,交互作用,氣象局擔心,28日,米塔會像帕吉貝一樣大轉彎,往東走,影響台灣的時間,又有變數。記者:「什麼時候發海上警報,有可能嗎?最快何時?」李湘源:「氣象局提到,整個在颱風動態和強度,要看經過呂宋島後結構的變化。」
從25日開始,就是米塔颱風的重要關鍵期,雨勢從26日變強後,恐怕全台灣都會下雨,侵襲南台灣的機率大大增加,有沒有可能直撲而來,氣象局還在觀測,只希望颱風進入呂宋島,趕緊減弱,以免對台灣帶來更大衝擊。
雙颱互牽引 最快週一發海警
中颱『米塔』逐漸逼進南台灣,而且和西南邊的『哈吉貝』出現互相牽引的藤原效應,如果雙颱路徑不變,最快週一就可能會發布海上警報。至於颱風會不會侵台或是增強,明天25號將是關鍵時刻入夜後的台北街頭,氣溫冷颼颼,雖然都快12月了,但灣南邊海域的這兩個颱風,已經朝著台灣拉警報會不會侵台,週日,最關鍵,而這回就在中颱米塔左方,來個哈吉貝,因為距離僅僅一千公里,讓雙颱拉扯,互相牽引,接著兩個颱風將在海上繞著圈圈轉,如果路徑不變,最快週一將會發佈海上警報變數太多,氣象局不敢馬上斷言,但如果真的發布冬颱警報,將成為史上第二晚發布警報的颱風,而米塔來的時機,正巧又和北方鋒面碰個正著,引發共伴效應,迎風面的北部和東北部地區,雨勢加大,全台更要嚴防大雨
歹年冬! 颱風近雨不停 宜蘭菜農苦哈哈
颱風在冬天來襲加上連日的雨勢,讓不少農民大喊,今年真的是「歹年冬」,在宜蘭種植網室蔬菜的菜農,也因為下了太多天的雨,原本一個月就可以收成的地瓜葉,現在根本長不出新葉來。
滴滴答答,雨下個不停,穿著雨衣的菜農在菜園裡整理著透明帆布,希望可以阻擋雙颱外圍環流所帶來的雨勢,仔細看看菜園裡的地瓜葉,原本一個月就可以採收,但因為天天下雨,現在連葉子都泛黃爛掉。
面對這樣的狀況,農民們苦不堪言,表示今年的天氣真的很特別,入冬以來幾乎天天都在下雨,不但造成農民困擾,更影響到農作物。另外,在三星蔥和白蒜部份,也都因為連日下雨的關係,造成根部潰爛,農民表示,要搶在農曆年前收成恐怕不容易,預計到時候菜價將會有飆高的趨勢。
快訊/宜蘭15:38發生規模4.4地震! 宜蘭4級、花蓮2級
宜蘭剛剛發生規模4.4地震!中央氣象局測震中心指出,今(25)天下午3時38分,宜蘭南澳東偏南方23.2公里,發生芮氏規模4.4的地震,宜蘭南澳震度達4級,花蓮2級。
根據氣象局測震中心資料,這起地震的震央位在宜蘭南澳地震站東偏南方23.2公里,地震深度20公里,屬於極淺地震。
至於各地最大震度,氣象局表示,宜蘭南澳震度4級,花蓮和平2級,另外宜蘭市則為1級。
台灣北部山區和東半部豪雨特報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二十五日電)
中央氣象局今天下午四時發布豪雨特報,受颱風外圍環流及鋒面影響,台灣東半部地區及北部山區今天下午至明天有局部性豪雨或大豪雨發生的機會,尤其山區可能還有超大豪雨。
台北東北部凌晨就開始下雨,截至下午四時,宜蘭縣冬山鄉累積雨量八十一毫米,南澳鄉七十九毫米,員山鄉七十毫米,已達大雨標準。
快訊/豪雨特報!今晚到明天 東半部和北部山區防豪大雨
中颱米塔行徑多變! 26日至28日影響台灣最明顯
米塔颱風可能成為今年第一個侵台的冬颱,受到另一個颱風哈吉貝牽引,未來米塔颱風可能會來個大轉彎,朝東北前進,氣象局預計最快今(25)晚或明天清晨,就可能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也不排除發布陸上警報,未來兩天將是米塔影響台灣最明顯的時間。
在海面上的米塔颱風,慢慢朝著西北前進,和台灣的距離也縮小到一千公里之內,而且接下來可能會突然朝東北方向,路徑大轉彎,更逼近台灣南部海域。
氣象局強調,不管有沒有發布颱風警報,米塔颱風對於台灣的威脅都不容小覷,尤其東北季風碰上颱風,相乘產生的共伴效應,包括北部、東北部山區,26日至28日都有發生豪大雨的機會。
除了有可能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外,氣象局也不排除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冬颱威力不能忽視,不只會帶來豪大雨,溫度也會降到14度左右,民眾請注意保暖,並記得攜帶雨具出門。
颱風共伴效應 明起雨勢明顯
受到中度颱風米塔和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的影響,明天開始,迎風面地區的北部和東半部地區會出現較明顯的雨勢,降雨會持續兩到三天,而至於會不會發佈颱風警報,氣象局表示還有待觀察。(張德厚報導)
秋冬季節出現兩個颱風,到底動向如何,氣象局表示,雖然其中之一的「米塔」目前朝著南台灣而來,不過米塔明天中心將會登陸呂宋島,未來結構及行進速度都可能會改變,是否會發佈颱風警報,氣象局目前還在觀察,這兩天將是關鍵。不過米塔與哈吉貝相互牽引所產生的藤原效應,再加上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26號星期一開始,北部和東北部會出現明顯降雨,預報員李湘源提醒,秋冬季節颱風所帶來的雨勢,比颱風本身更值得注意。李湘源:『明天開始,26、27這兩三天,要特別注意迎風面北部及東半部雨勢的防範。整個颱風的動態,目前氣象局還是持續在觀察,我們需要比較多的時間來解析。』
而氣溫方面,預計未來兩天的溫度和比今天稍低一點,要到28號後才會有明顯的變化。李湘源:『429明天如果雨勢相對明顯時,高溫就不會這麼高,北部的高溫約在23-24度,中南部約27-28度,比較冷的空氣要等到28號之後,另一股較強、冷的東北風到達後,沿海空曠處才有機會出現13、14度的低溫。』
秋冬雙颱變化多端 下周溼冷注意保暖
秋冬季的颱風非常善變,尤其這次位於菲律賓東西邊的米塔和哈吉貝雙颱互相拉扯,過去的路徑可以說是完全的相互干擾。中廣氣象達人節目主持人彭啟明博士表示,哈吉貝由中度颱風降為輕度颱風後,受到米塔拉扯,前腳剛踏進越南又退回來,目前反朝向東前進,甚至強度可能又會增強一些,反撲菲律賓,由於哈吉貝在熱帶低壓時,曾越過菲律賓,又可能重撲菲律賓,創下這個季節非常罕見的紀錄。
至於米塔颱風,彭博士表示持續受到哈吉貝相互的干擾,持續的偏北趨勢,外圍環流已經碰觸到菲律賓北部,預計持續往西北前進,不過碰上菲律賓的陸地後強度會略為減弱,這時候又碰上東北季風,較冷的空氣持續南下,預估對米塔的發展會受到限制,預估到巴士海峽附近時,就會明顯的減弱,甚至成為一個低壓的水氣帶,持續在台灣附近盤踞。預估直接侵襲台灣的機率不高,而強度也有持續減弱的趨勢。不過還是要留意由於距離台灣實在很近,如果在南部及東南部有海上活動,要留意氣象局可能發布的警報。
未來幾天由於北方冷空氣持續增強,溫度持續的下滑,特別是入夜後,米塔外圍的水氣逐漸接近,會轉為溼溼冷冷的天氣,下周一起感受特別明顯,預估北部溫度將直接下探到十四五度,很可能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最強的冷氣團,由於偏溼冷會較上周偏乾冷還來的感受強烈,會覺得降溫頗多,清晨體感溫度有機會下探到十二三度,提醒您務必要開始準備較為厚重的冬衣。也建議您,可以降低家中的溼度,可以減少些寒冷的感覺。
衛生單位預估下周是感冒的高峰期,彭博士建議民眾出入公共場所,務必要留意室內的通風,常洗手及口鼻的接觸,減少傳染的機會,同時如果不小心被病毒感染,也建議您隨身帶上口罩,減少傳染給人的機會。也建議您下周務必要注意家中年長者及幼童的健康,特別是心血管及呼吸器官的患者。
米塔北偏 北.東部共伴豪雨
颱風到底對台灣影響多大?氣象局預測,今年第23號中度颱風米塔,無論接下來會不會發布海上或陸上警報,因為必定和北方鋒面產生共伴效應,外圍環流將影響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帶來豪雨!正當大家都在預測何時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秋颱米塔到底來不來氣象局篤定的說,颱風來不來已經不重要,未來兩天的降雨量絕對大得嚇人不是危言聳聽,下午四點氣象局就已經發出第一波豪雨特報,至於颱風走勢,無論是美國CNN的氣象預測,或是日本氣象廳的追蹤報告,都預測米塔將朝北方前進,和氣象局朝東方前進的預測有落差,氣象局表示,都在誤差範圍內26號以後到28,全台降雨情形會持續增強,28號氣溫也會下探至少兩度無論米塔會不會侵入到台灣本島,驚人的豪雨尚未發威之前,民眾都應先做好防災準備
11月雙颱 學者:氣候異常警訊
〔記者劉力仁、許敏溶/台北報導〕大多數人印象中颱風都出現在七、八月間,十一月底怎麼還會有颱風?而且一次出現兩個,形成雙颱效應?還有颱風竟在北緯十度以下地區生成?根據種種特殊跡象研判,學者提出氣候異常警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他查閱相關紀錄,十一月南中國海出現颱風、而且還是雙颱,幾乎前所未聞,顯得極不尋常。
另今年南中國海八、九月間水溫明顯增高,根據他調查及蒐集國外資訊,墾丁、綠島、菲律賓、石垣島、琉球等海域,今年竟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情況,又是另一個不尋常現象,這幾個跡象顯示,西太平洋地區或說南中國海海域,出現氣候異常現象,原因為何,希望學界共同投入研究。
鄭明修表示,美國大氣總署今年提出海水溫度超過三十度的特殊水溫區域,西太平洋地區幾乎全部被點到名;他說,以往西太平洋地區高溫海域是流動的,不會固定在某一個海域,但今年高溫海域幾乎包圍整個區塊,頗為異常。
由於南中國海佈滿珊瑚礁,珊瑚是敏感生物,相當脆弱,水溫一超過三十度極容易白化,被視為指標生物,因此珊瑚出現大規模的白化,就海洋生物研究角度,透露一個強烈警訊。
還有颱風生成區域,鄭明修表示,位於北緯十度、南沙群島中的太平島,以往幾乎不曾碰到颱風侵襲,前幾天卻遭到編號二十四號哈吉貝颱風登陸重創。
另位於北緯二十度的東沙島,根據氣象局統計,過去十年間共有二十九個颱風侵襲,平均一年二點九個颱風,但如果以十一月下旬為時間點統計,只有二○○四年十二月三日,曾出現中度颱風南瑪都(NANMADOL)侵襲,這次一下子出現兩個颱風迎面而來,也留下難得紀錄。
氣象局:不算太異常
氣象局則表示,今年夏天至今,西太平洋水溫較高,確實應與反聖嬰現象有關,而西北太平洋十月份海水均溫約二十八度,雖與年平均值差不多,但颱風只要有二十六度海溫就可發展成形,現在南中國海水溫適合颱風發展,所以即使十一月底,卻接連有兩個颱風生成,並不算天候太異常。
11月颱 每8.4年1個侵台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從一八九七年至二○○六年,十一月共有十三個颱風侵台,平均每八點四年就有一個颱風侵台,包括十一月颱在內的秋颱,最大威脅是共伴效應為台灣帶來災害性降雨,最近例子是二○○四年南瑪都,當年共伴效應在北部、東半部帶來豪雨,造成二死二傷,經濟損失六點七億元。
此外,二千年十月的中颱象神、一九八七年強颱琳恩,一九五九年十一月的中颱芙瑞達,都是東北季風與颱風環流產生共伴效應,造成北部、東半部降下災害性豪雨,引發嚴重水患。
以象神颱風為例,當年象神中心穿越菲律賓陸地,在九十度後往北朝台灣移動,雖然中心未登陸台灣,而是沿著近海往北走,但颱風外圍環流加上鋒面雙重影響,在北部、東半部、恆春半島、中南部山區降下豪雨,台北縣市、基宜嚴重積水,全台三十六死,農業損失三十六億。
至於強颱琳恩,是由東朝西從台灣巴士海峽通過,中心距離台灣至少二百公里以上,雖然廣達四百公里暴風圈掃過台灣南端,但災情最嚴重的,反而是台灣北部,松山等地嚴重淹水,竹子湖累積雨量逼近一千五百毫米,禍首就是共伴效應,當時共造成六十三死八傷。
氣象局表示,秋颱最大威脅來自於颱風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且秋颱因大氣環境複雜,路徑難以預測,因此民眾應提高警覺。
小辭典《共伴效應》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指出,共伴效應容易發生在秋冬季節,這時候北方的東北季風南下,倘若台灣南方附近剛好有颱風或熱帶低氣壓等天氣系統,兩個天氣系統剛好在台灣附近發生交互作用,產生共伴效應,帶來劇烈降雨,其中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最容易產生災情。
(記者許敏溶)
百年罕見 11月颱 僅56年吉達登陸
今年第廿三號颱風米塔暴風圈是否直接侵台,仍充滿變數。根據中央氣象局觀測紀錄,過去十一月侵台的秋颱僅有三個,一九六七年的強烈颱風吉達是十一月秋颱中唯一登陸台灣,凸顯十一月還有颱風來襲確實相當罕見。
氣象局自一九五八年建置颱風資料庫以來,歷年十一月僅發布過七個颱風警報,分別是一九五九年芙瑞達、一九六七年吉達、一九八○年貝蒂、一九八一年伊瑪、一九九一年席斯、二○○○年貝碧佳和二○○三年米勒。除了席斯和貝碧佳發布海上警報,其餘五個先後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不過,真正歸類為侵台颱風者(颱風中心登陸台灣;或發布陸上警報、中心未登陸,但有災情),僅中颱芙瑞達、強颱吉達和輕颱米勒;吉達中心從花蓮和新港之間登陸,是有史以來唯一登陸台灣的十一月秋颱,並在花蓮造成慘重災情。
十一月颱罕見,是因為秋末西北太平洋海溫降低,不利颱風生成,平均每年僅二.四七個颱風生成。此外,西北太平洋生成的颱風接近呂宋島或台灣過程,常受北方高壓西風槽牽引,在台灣東部外海或通過呂宋島、進入巴士海峽後,出現一百八十度轉彎、向東北移動,逐漸遠離台灣。
氣象局過去發布過的七個十一月颱警報,席斯和貝碧佳都在南海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貝蒂、伊瑪、米勒和芙瑞達通過呂宋島後,掉頭向東北移動,芙瑞達差點從恆春登陸,其他不是暴風圈輕輕掃過台灣陸地,就是連邊都沒碰到。
米塔第1報海上警報發布 北東有豪雨
中央氣象局今天清晨5點30分發布第一報海上颱風警報指出,中度颱風米塔今天清晨5點的中心位置在鵝鑾鼻的南南東方約460公里處,以每小時12轉6公里速度,向西北轉北進行。7級風暴風半徑200 公里,10級風暴風半徑80公里。預測明天清晨5點的中心位置在鵝鑾鼻的南方約280公里海面上。
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顯示,第24號颱風哈吉貝目前中心在菲律賓呂宋島,向西北移動,對巴士海峽已構成威脅。預計未來移動方向有偏北且速度有減慢的趨勢。
警戒區域及事項:巴士海峽航行及作業船隻應嚴加戒備。
豪雨特報:受鋒面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今、明(26、27日)兩天台灣東半部及北部地區將有豪雨,尤其東北部地區、北部山區、東部山區及東南部山區有局部性大豪雨或超大豪雨發生的機會,請特別注意。
受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沿海地區及恆春半島將有9到11級強陣風出現,請注意。
台灣附近各海面風浪甚大,航行及作業船隻請特別注意。
在氣溫方面,北部19到23度,中部及南部21到27度,東部19到26度,外島地區則是16到25度。
秋颱米塔急轉彎 今明防豪雨
中央氣象局預測,在台灣南方的米塔颱風預計今天通過呂宋島後將向東北急轉彎,米塔暴風圈不會直接侵襲台灣陸地,但對南方海域的影響較大,氣象局最快會在今天清晨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並已發布豪雨特報。
但氣象局表示,米塔直撲台灣的機會大為降低,但與東北季風形成共伴效應所產生的豪雨,才是最大的威脅,預計東北部、東部山區及東南部山區可能出現超大豪雨,民眾必須特別注意。
根據氣象局及美國和日本方面的預測,米塔在今明兩天通過呂宋島後,受到哈吉貝颱風「藤原效應」影響,可能由原本的西北走向「急轉彎」,改朝東北方向行進,暴風圈是否會侵襲台灣,還要看轉向的幅度而定。
氣象局預報員李湘源表示,米塔愈向北移,受東北季風以及在呂宋島登陸後受到地形破壞的影響,颱風強度都有可能下降。不過氣象局提醒,秋颱的狀況與夏季颱風並不同,風雨最強的地方不見得是颱風中心,有時甚至是颱風外圍。
在米塔與東北季風所產生「共伴效應」下,颱風環流加上東北季風帶來的水氣,今明兩天會為迎風面的北部及東半部帶來驚人的雨量。天氣風險管理公司也發布預測,米塔直接侵台的機率雖不高,但今天起會出現明顯雨勢。
米塔海上警報發布 共伴效應北部東半部慎防豪雨
第23號颱風米塔(MITAG)目前中心在菲律賓呂宋島北方,距離台灣只有400多公里,中央氣象局今天26日清晨5時30分,針對巴士海峽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氣象局指出,受到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的影響,迎風面的北部與東半部會有豪雨發生,預計26、27日都是颱風影響台灣最明顯的時候。
根據氣象局最新資料,中度颱風米塔目前約在鵝鑾鼻的南南東方400公里海面上,7級風暴風半徑200公里,以每小時12轉6公里速度,向西北轉北行進,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35公尺,相當於12級風。
氣象局指出,受到鋒面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今、明(26日、27日)兩天台灣東半部及北部地區將有豪雨,尤其東北部地區、北部山區、東部山區及東南部山區有局部性大豪雨或超大豪雨發生的機會,請特別注意。預報中心課長謝明昌說:『從今天一直到明天這段時間,颱風除了外圍環流之外,另外北邊東北季風下來,鋒面以及颱風外圍環流會持續對台灣地區帶來各地的降雨,主要降雨比較明顯的地方,還是以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以及東半部地區,會帶來比較明顯的雨量。』
受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沿海地區及恆春半島將有9至11級強陣風出現,台灣附近各海面風浪也相當大,航行及作業船隻請特別注意。
氣象局預估米塔颱風受到北方潮線導引,強度將會持續減弱,甚至出現高低層分離的現象;加上東北季風乾冷空氣南下,移動方向會由北轉東北行進,預計27日起就會逐漸遠離台灣。
〈快訊〉氣象局5:30發海上警報 各地有雨
![]() |
颱風對台灣陸地的影響,今天開始已經可以感受到了,氣象局上午5點30分發佈海上警報,巴士海峽進入警戒,東部沿海將出現10到14級強陣風,陸地上風雨也將逐漸加劇,未來24小時都會相當明顯,且持續3到4天。
詭譎多變的米塔颱風,上午中心位置進入菲律賓呂宋島,距台灣鵝鸞鼻約有460公里,強度仍維持中度颱風規模,和另一個颱風哈吉貝仍有交互作用,互相牽引,導致米塔有北偏趨勢,進入陸地之後將逐漸轉向,速度也將放慢,由14轉為12公里,預計晚上可能就會出海,也將逐漸接近台灣南部。
氣象局表示,米塔直接撲台的機會不大,但仍要嚴防共伴效應帶來的豪大雨。
中颱米塔海上警報5:30發布 北部、東半部有豪雨
中央氣象局今(26)日清晨5點30分發布中度颱風米塔(MITAG)海上颱風警報,警戒區域為巴士海峽。氣象局表示,受鋒面及颱風外圍環流的「共伴效應」影響,今、明兩天台灣東半部地區及北部地區將有局部性豪雨,尤其東北部地區、北部山區、東部山區及東南部山區有大豪雨或超大豪雨發生的機會。
根據中央氣象局最新資料顯示,米塔今日8點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8.4度,東經121.1度,即在鵝鑾鼻的南方約390公里處,以每小時11轉6公里速度,向西北轉東北進行,7級風暴風半徑200公里,10級風暴風半徑80公里,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35公尺(約每小時126公里),相當於12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45公尺(約每小時162公里),相當於14級風。預測明日清晨8點米塔颱風中心位置在鵝鑾鼻的南方約250公里的海面上。
根據最新氣象資料顯示,第24號颱風哈吉貝目前中心在菲律賓呂宋島,向西北移動,對巴士海峽已構成威脅。預計此颱風未來移動方向有偏向東北且速度有減慢的趨勢。
氣象局發布豪雨特報,受鋒面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26、27日東半部、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將有豪雨或大豪雨,尤其東北部地區、北部山區、東部山區及東南部山區有局部性超大豪雨發生的機會,請民眾特別注意。
氣象局同時提醒,受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沿海地區及恆春半島將有9至11級強陣風出現,附近各海面風浪甚大,航行及作業船隻請特別注意。
28日起冷空氣南下 北部可能出現14度低溫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六日電)中度颱風米塔與鋒面產生的共伴效應,今明兩天北部、東部有豪雨,中央氣象局預測,週三起降雨緩和,不過,冷空氣將南下,北部可能出現攝氏十四度低溫,提醒民眾注意氣溫變化。
氣象局今天清晨除發布中颱米塔海上警報外,也發布豪雨特報,今明兩天宜蘭以南至恆春半島及基隆、台北、桃園將有豪雨或大豪雨,尤其宜蘭地區、台北山區花蓮山區及台東山區有局部性超大豪雨。
氣象局說,週三起降雨將緩和,同時因鋒面後帶來較強的冷空氣,各地氣溫都將下降,北部空曠地區可能出現十四度低溫,北部高溫頂多二十度。
颱風鋒面共伴轉強 東部雨量快速增加
今年第二十三號中度颱風米塔雖只對巴士海峽構成威脅,但因剛好北方鋒面南下,中央氣象局二十六日預測,下午起東北季風增強,颱風與鋒面的共伴效應也轉強,東部雨量會快速增加,而適逢大潮,低漥低區應慎防淹水。(照片由中央氣象局提供)中央社 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中颱米塔轉向強度略減 大潮加豪雨東半部警戒
第23號颱風米塔(MITAG)目前中心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方近海,過去3小時強度略減,正逐漸轉向東北東行進。中央氣象局26日持續針對巴士海峽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受到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的影響,台灣東半部會已經有豪雨發生,再加上晚間適逢大潮,因此在東半部和低窪地區民眾要特別留意。
根據氣象局最新資料,中度颱風米塔目前約在鵝鑾鼻的南方約360公里海面上,7級風暴風半徑200公里,速度放慢到每小時9公里,正由北北西轉東北東行進,近中心最大風速減弱為每秒33公尺,相當於12級風。
受到鋒面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東半部地區從基隆到恆春半島,都已經降下豪雨,其中宜蘭牛鬥累積雨量已接近400毫米。由於颱風逐漸北上,加上東北季風下午起增強,兩者產生「共伴效應」,因此到明天為止,東半部的雨量將快速增加;加上晚間6時開始大潮,因此東半部和低窪地區民眾要特別留意。預報中心課長謝明昌說:『目前台灣正好是處在高潮位的時候,大潮的時間,資料顯示在今天晚上6點到7點,大概是台灣整個東半部地區的滿潮時間,這段時間也正好是雨量快速增加的時候,所以要提醒在東半部地區,由於雨勢未來會明顯增加,加上潮位比較高,要特別留意。』
至於米塔未來動向,氣象局指出,當颱風逐漸進入巴士海峽,西風帶會導引颱風高層的風往東北移動,颱風結構可能出現高底層分離的現象,導致強度減弱,速度變慢,但水氣仍會源源不盡的進入台灣迎風面的東半部,帶來降雨;預估平地累積雨量約250到400毫米,山區則有400到600毫米,甚至更多,雖然發布陸上警報的機率並不高,但仍不可忽視颱風的威脅。
秋冬颱 不來台也一樣可怕
時序進入十一月底,台灣南方的菲律賓卻接連受到兩個颱風的侵襲,究竟是氣候異常?還是反聖嬰現象作怪?中央氣象局表示:從單一個案難以推論,過去也曾經在年底出現颱風。值得注意的是:進入秋季之後的颱風,往往是來自於颱風環流與東北季風引發的共伴效應,帶來豪雨威脅,下雨的地點,距離颱風中心甚至有好幾百公里,因此民眾不能掉以輕心。(彭群弼報導)
秋颱或冬颱究竟是什麼?十一月底一口氣出現兩個颱風,是不是意味著氣候異常?部分媒體引述中研院研究「珊瑚生態」的學者指出:南海地區在十一月份出現雙颱是前所未見,西太平洋地區的海溫持續居高不下,是異常現象,也導致台灣墾丁,菲律賓,日本琉球一帶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的現象,所以學者推論:這是氣候異常的警訊!
對此,氣象局表示:目前台灣到南海一帶的海溫不是偏高,反而偏低,但是西太平洋地區的海溫,倒是都維持在28度左右,只要超過26度,就利於颱風生成,根據歷史紀錄,過去百年以來,11或12月出現颱風並非少見,但是侵襲台灣的例子倒是不多。
氣象局指出:颱風本身危害並不大,絕大多數都是共伴效應帶來的危害,特別是前年的南瑪都颱風,12/3發佈海上警報,南瑪都以「從東往西」的路徑穿越呂宋島之後,在巴士海峽掉頭往東北,暴風圈擦過恆春半島陸地,從枋寮登陸,台東出海,但出現最大風雨的地點卻是東部的花蓮布落灣,累積雨量達到1090毫米,兩人死亡,兩人失蹤。
另外一個例子是在1987年10月底出現的琳恩颱風,雖然通過呂宋島之後減弱為熱帶低壓,但是配合了東北季風增強,反而在北台灣帶來嚴重的水患,台北市區嚴重積水。
因此,十一月份之後的颱風,都必須要格外注意:是否有北方鋒面系統南下,可能帶來共伴效應的豪雨威脅,米塔颱風也是一樣。預報課長謝明昌說:
11月颱生成 氣象局:海溫偏高不算異常
雖然時序已進入秋冬,不過仍有颱風生成,並且為台灣東半部帶來可觀雨量。中央氣象局指出,在11月生成的颱風,近半世紀以來只有7個發布過警報;但要特別留意的是當颱風環流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在與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最容易產生災情。
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謝明昌指出,雖然秋冬季節不利颱風生成,但只要海溫在攝氏26度以上,都算是有利颱風形成的環境;以目前海溫平均28度來看,溫暖的條件,有颱風生成其實並不算氣候異常。
根據氣象局資料,自1958年以來,11月只發布過7個颱風警報,雖然偏少,但也不到「罕見」的地步;倒是颱風環流和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經常帶來豪雨成災,要特別留意。謝明昌:『在百年的歷史檔案颱風裡,應該都有10幾顆以上在11月移到台